苏门答腊犀牛

宠物的形态特征
成年苏门犀肩高大约130厘米,体长240-315厘米,体重500-1100千克,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犀牛,大小相当于大个体家牛,而最大个体重1100千克,人工圈养最大可达1500千克。苏门犀长有两只角,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,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。前角较大,通常为15-25厘米,不过最大的记录有81厘米,后角较小,通常是少于10厘米。角的颜色呈黑灰色或黑色,雄性的角大于雌性,不过此外两性没有区别。四腿之后有两片褶皱的皮肤,颈部有一片较小的皱肤。皮肤较薄,有2-3厘米厚。野外个体没有皮下脂肪。浑身长有红棕色的毛,为其他犀牛所不具备(有人据此推断,苏门犀由史前的披毛犀牛进化而来),毛有浓有稀,幼仔的毛较密。野外的毛较难观察因为它们身上通常覆盖着泥。饲养个体的毛较粗农因为与草木的摩擦较少。耳中的毛较长,尾尖有一簇浓密的毛。与其他犀牛一样,苏门犀的视力很差。虽然它们看似笨重,但它们可以轻松的翻山越岭。
宠物的性格特点
苏门答腊犀是独居动物,雄性的生活范围可达50平方公里,雌性为10-15平方公里。雌雄的地盘经常重叠。没有发现因争夺地盘而搏斗的行为。它们会挖泥土,排便,或把树苗弯成独特的样式来表示它们的地盘。通常黄昏和清晨出来觅食,白天待在泥池里休息。在雨季会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地区,在较寒冷的季节迁回山谷。 [4]
苏门答腊犀几乎不停的发声,最常见的三种声音包括“咦”,鲸歌声与尖哨声。“咦”是一种长约1秒的尖叫,是最常见的声音。它们也会发出与露脊鲸相似的声音,故名鲸歌声。尖哨声是三种声音中最响的,苏门犀花很长一段时间泡泥澡。当泥坑变小时,它们会用角与脚去挖深。泥坑会被用上2-12周,然后被抛弃。
苏门答腊犀几乎不停的发声,最常见的三种声音包括“咦”,鲸歌声与尖哨声。“咦”是一种长约1秒的尖叫,是最常见的声音。它们也会发出与露脊鲸相似的声音,故名鲸歌声。尖哨声是三种声音中最响的,苏门犀花很长一段时间泡泥澡。当泥坑变小时,它们会用角与脚去挖深。泥坑会被用上2-12周,然后被抛弃。
宠物的喂食要点
草食性
宠物的生活环境
印尼、马来西亚